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学函〔2021〕13 号)的文件精神,提升我校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1年11月19日,学生工作处组织各系书记、学工干事、专兼职辅导员及宿舍管理员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
培训会上,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学洪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近期心理普查工作的开展、加强对重点学生的有效帮扶、建立协同干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希望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问题的严峻形势,坚决防范遏制大学生心理危机极端事件。同时走进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工处处长张宝中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本年度学工重点工作之一。系部和辅导员都需要认真研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学函(2021)13号)的相关要求,主动提升自身工作技能,扎实开展“八必谈”、重点关爱学生“一人一档”等工作,提升心理育人的实效性。
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龚智俐老师就如何理解心理危机、发现与评估心理危机以及干预和管理心理危机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以保障学生安全、聚焦当下问题、激活可用资源为工作思路,结合案例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境时的状态。同时强调危机干预需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从现实帮扶、心理支持、朋辈援助等多个角度给与支持。
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杨瑞老师着重介绍了心理普测工作的重要性,表示依靠各位主试老师标准化的施测过程,才能确保普测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心理普测并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也是一次提升大学生自助、求助意识,宣传校内外心理支持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发现和把握学生心理成长需求,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专题邀请到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郑爱明为大家讲授。郑院长现也担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临床心理科执行主任,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历,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如何有效识别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并就《精神卫生法》中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一一梳理,从专业的角度提供了如何结合学校、家长、医院等资源共同帮助可能存在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学生,为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次专题培训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希望老师们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学生心理状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能力,持续学习心理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好的服务学生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