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全让给战士 把危险留给自己——周文坤

发布者:周启国发布时间:2022-03-04浏览次数:135

周文坤,又名周文奎,桠溪镇石牌上房人。幼年家境贫寒,周文坤八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割草,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从未吃过一顿饱饭,也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衫,一直在困苦的深渊里挣扎。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时年8月1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上海守军的爱国官兵奋起反击,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但因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战的政策,致使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高淳人民也同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着日军的野蛮行径和百姓遭受的种种苦难,一股“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从周文坤的心底里油然而生,1943年12月底,安兴抗日民主政府和农抗会一成立,他就积极地加入了农抗会,经常深入到定埠、下坝等日伪据点,为区大队侦察敌情,搜集情报。由于他对党忠诚,工作积极,又能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时年10月,26岁的周文坤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桠溪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入党以后,周文坤担任了农抗会小组队队长。他身带步枪一支,手榴弹两枚,经常带领他的小组队员活跃在定埠、下坝周边地区,寻机打击下乡抢粮拉夫的零星日伪军,搅得敌人寝食不安,手足无措。下坝据点里的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悬重赏收买他的人头。    

为了预防日伪特务和汉奸的暗害,党组织安排周文坤全家从石牌上房搬迁到观湖乡的舍岗村,并任命他担任观湖乡乡中队的副队长。期间,他带领中队经常出没在定埠日伪军据点周围骚扰敌人,吓得敌人白天也不敢出来胡作非为。鉴于他在对敌斗争中机智勇敢,有谋有略,又值安兴区长、区大队长范征夫调任强埠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4年底,周文坤被升任为安兴区区大队长。不久,溧高县游击大队升格为警卫营,安兴区大队也升格为警卫连,周文坤为警卫连连长。   

1944年底,周文坤奉命带领警卫连袭击下坝日伪据点,拔掉这颗楔在安兴区心腹地带的钉子。战斗一开始,周文坤首先指挥战士们消灭了据点外围的敌人。然后,将据点中的日伪据点团团围住,准备择机发起攻击。日伪军则凭借坚固的碉堡,用两挺轻机枪封锁了警卫连进攻的道路。当时,警卫连既没有轻重机枪,更没有火炮。周文坤指挥战士们发起几次冲锋,不但没有奏效,反而牺牲了两名战士。面对久攻不下的僵持局面,周文坤心急如焚。他急中生智,让战士们从老百姓家里借来一张方桌,将五床棉絮打湿后绑在桌面上。然后,令四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各扛一只桌腿,自己则携带由10枚手榴弹捆绑在一起的集束手榴弹,隐蔽在桌子后面,迎着敌人雨点般的疯狂扫射,一直冲到敌人的碉堡跟前,拉响集束手榴弹,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飞了,龟缩在碉堡内的敌人统统见了阎王。

 1945年4月,上级从缴获日伪军的战利品中,拨给警卫连一批日本造的新式武器,用惯了土枪土弹的警卫连战士,见到“洋”式武器欣喜若狂。不过高兴归高兴,他们对这批洋式武器的性能并不熟悉,没人知道怎么使用。为了让战士们尽快掌握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周文坤将战士们带到设在荆山乡尚义村的军械所,一件一件地进行试验。一次,一名新战士在试验手榴弹时,拉断了引线,可是手榴扔出后并未爆炸,那位战士为了看个究竟,跳出掩体向未爆炸的手榴弹跑去。周文坤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拉住了那位战士,并让大伙儿撤到安全地区,而他自己却不顾个人安危,赶到未炸手榴弹跟前,拾起手榴弹正想观察未炸的原因。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突然在他手中爆炸了,周文坤被炸得血肉模糊,倒在血泊之中。战士们一拥而上,迅速地将他抬到尚义村“陈氏宗祠”新四军卫生所,请军医火速抢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周文坤献出了他年仅28岁的生命。     

噩耗传来,警卫连战士们无不为之动容,哭声惊天动地。为了颂扬周文坤身先士卒、把安全让给战士,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精神,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专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Baidu
sogou